云南网首页     新闻     云南    社会    公益     彩云网评     扶贫热线     法治     教育   更多 更多
         邮箱     登录     注册
云南网
您当前的位置: 云南网 >>  公益频道 >>  公益要闻 >>  正文
救助自闭症患者 “孤独咖啡馆”需要长效机制
发布时间:2018年05月21日 17:16:00  来源: 工人日报
分享至:

位于上海静安公园,旨在为自闭症患者提供社会实践的“孤独咖啡馆”——“A-coffee”在运营近一个月后突然闭门谢客,原因是场地问题,引发社会关注。目前,“孤独咖啡馆”创始人已经收到热心人提供的大量备选场地信息。

当下,对于自闭症患者的救助,往往集中于上学阶段,是否能融入正常中小学就读,亦或是能够在相应机构中接受教育,但对于就业方面的扶助依然不足。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,家庭并不是自闭症患者永远的港湾,一旦父母百年之后,谁来为他们提供生存和生活所需?在有的地方,已经出现了父母去世后,自闭症患者不知去向的情况。

事实上,传统的残疾人就业项目,并不适合自闭症患者,因为自闭症患者所需的工作环境和关怀模式,与身体残疾者不同。相对而言,在发达国家,已经有较为成型的自闭症患者就业模式,例如在简餐、手工场等劳动强度低、环境轻松、工作时间弹性较大的场所就业,并得到安养。不容忽视的一点是,自闭症患者在这些场所会与社会公众进行一定程度的接触,这样的接触,不仅有助于他们融入社会,也有助于让公众了解他们,接纳他们,奉献爱心。

针对自闭症患者的教育和治疗,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融入社会,能够自理生活,而社会,也应提供能够接纳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空间。自闭症患者成年后的就业场所,在国内尚属于探索阶段,自闭症患者的养老问题,虽尚未出现,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终将面对。

“孤独咖啡馆”的闭门事件,看似是孤立事件,其实不然。让成年自闭症患者融入社会,不仅仅需要解决场地问题,更要让这些机构能够健全起来,长期运转,还需要有关部门辅之以长效机制予来配套,不能让成年的自闭症患者因为种种原因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,不能让他们的未来,总是父母和爱心人士在独自战斗。

责任编辑:字月璐
相关阅读
1   “同一天生日”网络募捐发起方被处罚
2   云南省征集11例脊柱侧弯低收入患者
3   张一山:做公益让我有种自豪感
4  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80周年 保育生“少小离家老大回”
5   “爱心小联盟”为船房乡20户贫困户献爱心
关注云南网微信
关注云南日报微信
新闻爆料热线:0871-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: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:106580007612
云南网简介 |  服务合作 |  广告报价 |  联系方式
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2511600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新出网证(滇)字 04号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云)字第00093号
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滇B2-20090008 ® yunnan.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.08
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
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871-64166935;举报邮箱: jubao@yunnan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