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外婆病重住院 12岁男孩陪护 几百元钱花完 生活没了着落 医护人员捐款2750元 “针心针意”志愿者送爱心衣物
医护人员将捐款交至李奶奶手中
试试刚织的毛衣合不合身
11月30日,春城晚报-开屏新闻发表一篇题为《寒冷冬夜里,一场温暖的募捐在昆明这所医院上演》的报道,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关注。不少人纷纷打来热线表达对报道中祖孙俩的关心。
12月1日,记者带着志愿者及一位热心人士来到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,看望患者李奶奶和她的小外孙。同时,将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举办的“针心针意”暖冬公益活动中,志愿者编织的一份爱心衣物及围巾,一起送到了祖孙俩手中。
揪心 外婆就医,小男孩陪护
事情要从11月25日说起。当日傍晚,五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来了位病重患者——李某某,59岁。她被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、高血压3级极高危、冠心病、胸腔积液、肺部感染。
在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治疗和共同努力下,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,病情趋于稳定。
冬夜里的抢救室,让人冷得忍不住打寒颤,而有一个小朋友却一直默默地守护在老人的病床旁,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。
据了解,患者丧偶,小朋友小彤(化名)年仅12岁,是患者的小外孙。
考虑到患者情况逐渐稳定,天气寒冷再加上天色已晚,怕患者不按时就餐加重病情,急诊科护士想引导小彤到食堂就餐,然后给外婆带回一份晚餐。可是,小彤却面露难色,眼眶微红,迟迟迈不开脚。
通过了解,原来患者为低保人员,傍晚病情突然加重,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都用来看病了,生活无着落,后续的治疗费用更是不知如何解决。
暖心 急诊科医护人员纷纷捐款
患者的声音微颤,缓缓向护士讲述:小彤的父母离异,母亲在外地打工,十分忙碌疲累,难以照顾到小彤的日常生活。平常都是她独自一人带着小彤生活,住在只有一居室的屋子里。他们每个月就靠着几百元的低保生活,处境十分艰难。一直以来,小彤与自己相依为命。虽然日子过得拮据,但小彤从不喊苦喊累,对自己一直很孝顺……
听说情况后,护士长徐红梅马上买了两碗热腾腾的米线送到病床旁。一边吃着,小彤一边不住地向护士长道谢。
第二天交班会上,急诊科主任冯丽霞在得知患者家庭负担沉重、经济严重拮据的情况后,发起了一场爱心捐助活动。
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参与了此次捐款,累计捐款达2750元,并交到了患者手中。
患者紧握着爱心善款,泪水止不住地流,不停地说:“谢谢你们,谢谢你们!”两天后,患者病情好转,转至老年科进行下一步治疗。
在离开急诊科之前,小彤突然跑到冯丽霞身边,紧紧抓住她的手,眼含泪水说道:“冯阿姨,谢谢你们!我以后也要学医,一定要像你们一样!”
懂事 才上六年级却像个“小大人”
12月1日,记者一行人员来到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,在病房外见到了祖孙俩。
当天,轮到小彤接种疫苗,接种后他早早就来到病房陪外婆。
记者拿出编织好的毛衣和围巾,医护人员带小彤到办公室试,正好合身。小彤不断地说着“谢谢”,还鞠了几躬。
“我实在没想到,医院的这些医生、护士这么好。现在又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帮助,真的谢谢你们……”李奶奶感动地说道。
小彤远在广东的母亲听闻消息后,11月25日当夜买了时间最近的机票赶回昆明。即使母亲陪伴在外婆身边,小彤依然没有懈怠,一放学便到医院照顾外婆。
“孩子一直很懂事、孝顺、善良。”李奶奶告诉记者,平日里,小彤就是一个热心肠的孩子。在窗口看到邻居在大门口躲雨,回不了家,会主动下去送伞;别人搬家或者买了一大袋米,他会主动上前帮忙。
虽然才上六年级,小彤已经像一个“小大人”。早晨,他起床刷牙,拿几元钱去买早点,然后坐公交去学校。“每天只给他两三块买早点的钱,可有时他会把钱留着,说自己那天不想吃早点,又拿回来给我。”李奶奶说。
动容 “他们都有爸爸妈妈,而我没有”
志愿者咤精姐姐给小彤带去了崭新的羽绒服、保暖的围巾和帽子,并将装有1000元的红包递到小彤手上。小彤一个劲地说“不要”,咤精姐姐让他安心收下,并说:“里面有给你准备的一张字条,等会你拆开,记住里面的话,好吗?”小彤眼神坚定地点点头。
字条中这样写道:“我不认识你,但你真的很棒!照顾好外婆,保护好自己,好好学习,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!”
穿上新衣服,小彤愉快地跟咤精姐姐聊天。小彤懂事坚强,但谈到父母时,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,他说:“他们都有爸爸妈妈,而我没有……”他的家长会,一直都由奶奶参加。
听到这些,在场的人心里不免沉了一下。咤精姐姐一边细心地为小彤擦去眼泪,一边默默安慰他。(记者 马雯 实习生 邹文僖 通讯员 高能园 摄影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