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益要闻
您当前的位置:云南网 >> 公益频道 >> 公益要闻 >> 正文
绘出美丽人生——芦苇画非遗传承人助残扶困的故事
发布时间:2023年05月22日 10:58:03  来源: 新华网

  原标题:绘出美丽人生——芦苇画非遗传承人助残扶困的故事

  初夏的风吹过,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龙湖里的丛丛芦苇随之摇曳。在淮阳区一家非遗传习基地,20岁的张富扬忙着将带有荷花图样的芦苇皮拼贴成片,他的左右手起起伏伏,灯光也随之忽明忽暗。他眼神专注、动作熟练,只有一旁的拐杖,才会让人注意到他腿部的异样。

    5月17日,张富扬(左)在非遗传习基地制作芦苇画。

    这个传习基地,源自于“80后”谷穗和丈夫葛磊创办的金穗子芦苇工艺有限公司。谷穗的左臂轻微残疾。夫妻俩祖辈都是芦苇画手艺人,因此结缘后致力于非遗芦苇画的传习、生产、研发和销售。他们就地取材,以芦苇的叶、秆、花穗为原料,经过割、晒、晾、碾、贴等30多道工序精心制作成淮阳芦苇画。他们的作品经常参展并多次获奖。2021年,淮阳芦苇画被评选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    5月16日,谷穗(右)在门店里和丈夫葛磊讨论芦苇画。

    夫妻俩推行残疾人就业项目,每年拿出收入的20%作为传承经费,包吃包住免费向残疾人传授芦苇画手工技艺。据介绍,公司至今累计培训学员9000多人次,已发展成“国家级残疾人非遗传习基地”“国家级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”。

    5月16日,谷穗(左)与葛磊(右)在非遗传习基地一同研讨制作工艺。

    除了照顾好传习基地的学员,夫妻俩目前还在琢磨着扩展芦苇画的底色,同时升级画框,让芦苇画适合更多风格的室内场景,扩大销路。

    5月16日,谷穗(左)在非遗传习基地与学徒交流。

    5月16日,谷穗(左)在非遗传习基地与学徒一同刨秆。

    5月16日,谷穗(左)在非遗传习基地与学徒一同刨秆。

    5月16日,谷穗(左)在非遗传习基地和学徒一起直播。

    5月16日,谷穗(中)在非遗传习基地和学徒交流。

  记者:李安、李嘉南、张浩然、戴翘楚

责任编辑:杨茜
关注云南发布
关注云南网微信
关注云南日报微信
新闻爆料热线:0871-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:ynwbjzx@163.com
云南网简介 |  服务合作 |  广告报价 |  联系方式 |  中央厨房 |  网站声明
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2511600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新出网证(滇)字 04号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云)字第00093号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滇B2-20090008 ® yunnan.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.08
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
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871-64166935;举报邮箱: jubao@yunnan.cn